[转帖]被中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话 - Powered By 红健气体
   特种气体论坛-江苏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员工之家企业人生[转帖]被中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话

发表新主题 回复帖子 您是本帖第 2791 个阅读者  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转帖]被中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话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蔡冶强
 



等  级:超级版主
经 验 值:3251
社区金币:2751
总发贴数:492
注册时间:2006/2/27
状  态:离线
信息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转帖]被中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话

以德抱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
  
   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这就让人感觉很有点肃然了。想想看,如果我一巴掌呼过去那个被打的人还笑笑说打得好啊,你越打我我就要对你越好……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会感动到傻眼,这多好一孩子,多伟大的情操啊……
  
   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当初,也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抱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拿起板砖飞他!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与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明一向被认为是谦逊坚忍的,同样是被人欺负,西方的带头大哥耶稣在圣经里就叫嚣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小弟们!别人瞪了你一眼,你就要瞪回去,别人咬了你一口,你就要咬回来!而东方呢?佛家的精神领袖释迦牟尼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而且他可不是说说而已的,大鹰来欺负他,要吃他的肉,他也真从自己身上一刀刀帮大鹰割下肉来,这就伟大得有点近乎BT了。说完了国外的几位大领导,再回到中国,孔老宗师的这句话为什么会被别人有意地曲解呢?根源还是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他们的心思,无外乎就是要信仰孔子的万千民众成为“以德抱怨”的顺民,只有“以德抱怨”的民众,才会老老实实地服从他们的剥削和压迫。我们再来看看影响吧,孔老先生这句被曲解了的“以德抱怨”,在中国文化史上起的压迫作用,可真是大到了天上。皇帝残暴,我们要“以德抱怨”,地主剥削,我们要“以德抱怨”,八国联军都打到北京了,还是要“以德抱怨”,要卑躬屈膝,要割地称臣,要想尽一切办法彰现自己的“德”,要“量中华之物力,结大国之欢心”……就是没想过反抗。试想,如果中国的文化里,没有这种把正确的思想东篡西改来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恶习,如果孔子这句原话没有被刻意地曲解成这样子,我们中国人会养成这样一种懦弱的思维惯性吗?有人说西方人的骨子里本性是狼性,而东方人的骨子里的本性是羊性,这里如月影倒想问问了,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变成了这样?如果我们从古以来信奉的是西方那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训诫,近代史上的中国,会给世界留下那么一个任人鱼肉的印象吗?
  
   以德抱怨。
  
   原句: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歪曲程度:8
  
   反面影响:9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07/6/17 13:51:12  IP: 58.212.37.251
cindy
 



等  级:工兵
经 验 值:30
社区金币:30
总发贴数:6
注册时间:2007/3/10
状  态:离线
信息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2

Re:[转帖]被中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话

哈哈,沙发!

记得有句话说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应该就是“以直报怨”吧!

——————————
开心就好!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07/6/18 2:02:23  IP: 59.61.163.244
蔡冶强
 



等  级:超级版主
经 验 值:3251
社区金币:2751
总发贴数:492
注册时间:2006/2/27
状  态:离线
信息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3

Re:[转帖]被中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话

无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民间谚语联对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话绝对是中国众多以讹传讹的话中最搞笑的一个例子之一,就算是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生,也能轻易看出这其中的不妥之处,首先,这无毒不丈夫,就跟我们认识的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什么时候恶毒阴损,暗箭伤人这种前缀也能放在前边来形容大丈夫了?
  
   原来,这句来自民间的谚语本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可惜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这一句话,到了朝廷上那些所谓的学高八斗的“君子”嘴里就变了个味。为什么呢?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那些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学者们某天吃饱了没事儿干,便发挥他们的专长自做主张,把这句改为“无毒不丈夫”了,于是这句话,终于成了典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成了迂腐文人的笔下的又一个牺牲品,“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原话里一个君子对一个丈夫,一个度对另一个量,本来是很完美的一个句子,可经过上千年的以讹传讹,竟成了“无毒不丈夫”这句现在我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这句话的整个演变过程,我宁可相信是无意的,否则也太缺德了,这不故意往咱男人身上抹黑么?但就是这无意的一个讹传,却也给我们带来了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先入为主,潜移默化。无毒不丈夫,我们天天在耳濡目染这个被篡改了的男人形象之际,心里的价值观人生观,难免也会受到些不良影响,天天看着电视里奸人怂恿主角干坏事的时候都用这句:“干吧!无毒不丈夫!”然后主角想想也对,于是五指并拢手掌上举,狠狠地做一个切的动作:“无毒不丈夫,干!”你能说同样作为一个男人,这东西看久了你的思维能不收到一丁点儿的影响么?关于这种语言的影响力量,我再举个例子,比如隔壁顶撞了我一下,这时候我朋友张三来了:用的是原版的好话劝我:“老话说,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大如啊你是个男人,就别跟他一般计较了。”张三这样说,我这个大丈夫当然再拉不下面子去计较这种小事,可如果另一种情况,张三来和我这么说:“这老话怎么说的?无毒不丈夫!大如,你是男人,不能怂啊!给你刀,去做了他!” 看看,我听到他这话,除了接过刀速度冲出去乱砍以证明自己是个男人之外,还真没什么好办法,你说对不对?
  
   无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歪曲程度:9
  
   反面影响:5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07/6/21 16:06:24  IP: 218.94.68.98
不要杂质



等  级:连长
经 验 值:230
社区金币:230
总发贴数:43
注册时间:2006/6/22
状  态:离线
信息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4

Re:[转帖]被中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话

这个还真是有点道理。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07/6/22 15:28:58  IP: 211.161.197.55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特种气体论坛-江苏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 Powered By 红健气体

【苏ICP备07011048号】
Powered by 红健气体有限公司  © 2006-2008
Script Execution Time:8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