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种气体论坛-江苏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 http://www.hjqt.com.cn/forum/Default.asp )
-- 技术文献 ( http://www.hjqt.com.cn/forum/ShowForum.asp?ForumID=6 )
--- 亚洲工业气体市场概况 ( http://www.hjqt.com.cn/forum/ShowPost.asp?ThreadID=76 )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06/3/24 1:22:38
亚洲工业气体市场概况
| 亚洲,作为世界主要经济地区,既有GDP增长率最快的地区(中国,7.8%),也有最慢的地区(日本-0.7%),中国龙创造了2002年GDP增长的高水平,中国在气体应和的重要市场如:钢铁、半导体、化工和金属加工业发展强劲。同时,日本技术市场的恢复没有能够将其GDP推向正增长的位置。日本经济象去年一样出现负增长(0.7%)。中国台湾和韩国,随着半导体业订单增多,GDP分别增长3.4%和6.2%。印度继续向前迈进,GDP增长5%。
一、中国 概况 由于GDP的加速增长,中国工业气市场增长迅速。需用氧、氮的制造业是其主要的增长点。2002年中国工业气体增长率在12%。主要消耗领域是石化、金属、玻璃、制造和电子工业。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并向外资和竟争者看好,跨国气体公司集中在中国东部沿海,并被纳入大范围的工业计划中。 1.1、气体重要行业市场 石化: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目前,中国国有石油公司已重组成三大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拥有许多炼油厂,在未来10年内,这此炼油厂将达到世界能生产能力。 钢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商。目前市场比较分散,生产厂家近1000家,但排名前30的厂家钢铁产时占中国钢铁产量的80%,因此中国钢铁业需要重组合并。 玻璃: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建筑业的需求,中国正成为主要的玻璃生产国。高质量的产品需要高质量的工业气体。 半导体和纤维光学:目前,世界半导体制造业正向亚太地区转移,其中,中国是最主要的市场。据信息产业部预测,在未来5年内,中国将建25个生产厂。同时,一些台湾生产厂打算向大陆转移。预计从2002~2005年,中国纤维光学业将迅速发展,并将大量建厂。中国半导体业的蓬勃发展也给气体厂间带来了巨大商机。预计,至2007年,气体在晶片制造领域的潜在市场将达到2.5亿美元。在未来的5年内,市场总资金销售将达到4.5亿美元。
1. 2外资公司在中国投资近况 BOC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国工业气体公司,BOC长期以来看好中国的石油化工工业,BOC预 测,在未来5所其工艺系统的新业务有25%来自这一领域。2002年4月,BOC与扬子石化公司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扬子石化比欧西气体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与当地大主要气体用户达成长期供气协议。两大气体用户是目前的扬子石化化基地。南京化业首次外包主要工业气体的协议。 普菜克斯公司在2002年的一大举措是在年中与法液空以50%比50%的比例在上海化学工业园建 立上海化学工业园气休有限公司(SCIPIG),现已分别与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塞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将在化工区内建设两家气体厂,包括一家供应氮、氧、压缩气的空分设备以及另一家供应氢和二氧化碳的合成气装置。这两家新厂计划于2004年的第四季度建成并投入运作。普菜克斯还积极进入中国的钢市场,2001年为其与广东韶关钢铁集团(GSIG)的合资企业设立23500m3空芬设备;2002年,为其位于上海梅山钢铁集团(SMIG)的合资企业设立11000m3的空分设备。 美国空气产品公司目前在北方的摩托罗拉有供气设备,在上海地区又代理了新的氮设备和管线赢得上 海GSMC8inch芯片用特气供应合同,2001年南方AP(广州)有限公司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电子、钢铁、金属、化工和玻璃制造等行业供应气体。 法国液化空气公司与普菜克斯在上海建立了合资企业SCIPIG,并将负责建立合成气设备。2003 年初春,法液空(杭州公司)宣布与中国石化国际事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建造一巨型空分装置的合同,该装置将被用来向南京的中石化金陵化工联合体供气。即将兴建的这一将置具有每小时生产56000m3氧气的能力,该装置将在2004年底投入运行。法液空还和究太后联工发化工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重要合同,将负责为一位于山东省的煤化工装置建造能提供大量氧气的空气分离设备。该装置预计後小时提供60000Nm3的氧气。这装是液化空气杭州公司建造的最大空分装置。将在2005年初投入使用。液化空气公司还获得一项合同,向中国半导体制造商ASMC公司在上海的一个新厂供应超纯气体和其它电子特种气体。 梅塞尔公司原欲出售在中国的业务,但未获成功2001年12月,梅塞尔集团决定不出售梅塞尔中 国业务,2002年,每塞尔阳光(宁波)气体与WQSC签订了为其金属处理供应杜瓦液氮和液体储罐的三年期合同,总投资约300万美元,届时液化装置生产能力将达到100 ,2002年6月正式向阿根延合资企业昆明了弟食品有限公司氮,帮助客户将油炸土豆片食品由空气包装改为充氮包装。解决了原空气包装中残留油脂易氧化的问题。梅塞尔 Griesheim收购Avenris中国投资(ACIC),梅塞公司坚持增加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通过接管以前由SCIC控股的个公司,梅塞尔可通过接管以前由ACIC控股的七个公司,梅塞尔可以加强其在中国的地位。梅塞尔在中国的用户主要包括炼钢厂及金属加工公司,也包括来自电子、化工和汽车工业及其它领域不增加的客户,公司未来各市计划包括进一步发展散装气体业务和特别有前景的氦市场。这些形成了新策略及投资范围,比如在宁波建厂及在湖南建新的空分装置,梅塞尔计划在未4年中总共投资10个单独项目,投资额5000万欧元。 日本氧气公司最近成立了解海日酸气体公司,作为在中国大陆的生产基地,上海日酸是日本氧气公司 继成立大连日酸气体公司和日酸贸易(上海)公司之后的第三个气体生产中心,新公司将用管道向临近生产大规模LCD板的中日合资企业输送氮气,并将向 上海地区用户供应液态工业气体。
二、日本 日本经济仍处在低迷时期,但在2002年上半年业务日渐平稳。全年国内需求微弱。日本主要国业气体市场仍然萧条。据日本半导体体设备协会报道,与2001年相比,晶片需求量年同期降低了44%,粗钢产品仅仅增长了0.2%,氧气消耗变化不仅增长0.4%,稀有气体是日本工业气体增长的亮点,增长8%, 主要是平板显示器和eximet激光器对氖的需求。在这一增长的背后,日本曾一度强劲的氦市场因为光纤工业的举步不前而大幅降低,2002年上半年氦需求量与2001年同期相比大跌17.7%,这是日本在过去40年间氦市场首次出现两位数下跌,光纤生产的下滑甚至要延续至2004年,这将导致氦需求量继续创新低。则于日本电子市场特续的微弱需求。使得拥有固定价格的现场制氮长期气体供应合同的氮气业务的利润遭受损失。 总的说来,2002年对日本所有的气体公司来讲都是一个收入低迷和利润下降的一年,日本酸系人司(NSC)作为日本主要的气体公司,2002年上半年气体收入减少5%(到2002年9月30日),食品市场份额占11%,工业机械占6%,在日本公司处境不佳的情况下,国外公司在日本却得到发展,AL和BOC联合他们在日本的公司组建日本空气气体公司,(Japan Air Gases),这个新实体结合了这两家跨国气体公司的实力和优势将成为日本最大的气体公司。今年3月,美国空气产品公司是日本最好的专业聚本报胺树脂环氧固化剂生产商,该公司在日本东京附近以及新加坡都建有工厂。这一行动标志着空气产品公司已进军亚洲的功能材料生产。预计2003年日本气体将有0.5%的增长。
三、亚洲其他地区 中国台湾和韩国已经体验到2002年电子市场回弹带来的好处,半导体工业协会报告指出,在所有地区的半导体业导体业务中,2002年亚太增长最快,销售增长30%,达520亿美元。2002年AP公司进入亚洲电子市场。在台湾,AP增加其在三福化学公司(台北)的股份公司,从50%增加到70%,并投资5000万美元在台南科技工工业园建立世界最大的特高纯制氮设备,能生产500000m3h特高纯氮、400t/d特高纯液氮和液氧。一些最先进的半导体生产厂商,包括台湾半导体制造公司和联合微电子公司等都在园区内或者附近建有世界级的半导体制造设备,经过多年发展,三福已经具备了向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提供电子工业所需的大宗气体和特殊气体及配套服务的能力。此外,客户学可以得到在附近观音工业园生产的电子级液态氧、氮、氰以及在竹北生产的特种气体。 BOC公司在2002年5月收购了泰国特种气体和石油化学公司(USG)以及马来西亚市场第三大工业体商Nayong建第二套生产装置以成倍增加其CO2生间能力,该装置将在2003年第四季度投产,CO2 生产能力将达到300t/d,CO2大部分将用于泰国的家禽及贝壳鱼类加工工业,BOC印度公司继续发展并着手重新启动在孟加拉西部的Ansol厂,该厂生产压缩医用氧气,并与TISCO钢厂签订了15年供氧合同,针对合同,BOC公司将于2003年在Jharkhand洲东部建一套生产能力为225t/d的装置。 随着印度食品冷冻工艺水平的提高,液氮业务增加。普来克斯是在印度使用液氮用于食品处理的唯一主要供应商。印度科学家把原料氦转变成纯度99.995%的液体,使印度核项目得到快速发展,这次突破意味着印度对氦的需求,将不再依赖进口。 |
作者:郭智勇
发表时间:2006/3/26 11:22:47
谢谢楼主让我们了解了部分大环境!
特种气体论坛-江苏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 Powered By 红健气体
【苏ICP备07011048号】 Powered by 红健气体有限公司 ©
2006-2008
Script Execution Time:5ms
|
|